中国古代人都吃哪些蔬菜,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蔬菜有很大区别,有的古代流行的蔬菜如今却很难能见到,在古代社会有五种常见蔬菜,即葵、韭、藿、薤和葱,下面来看看中国古代人都吃哪些蔬菜。
中国古代人都吃哪些蔬菜1
上古时期的人吃什么蔬莱?
蔬菜,食物组成的主要部分,其对人体的重要性,其实在生活条件简陋的上古时期,人们早已知晓。
比如,《诗经》里面提到一百三十二种植物,蔬菜就占其中的二十余种,还包括有带苦味的葫芦叶子也是吃食,说明当时蔬菜是人民的生活必需品,但也不难想象那会的蔬菜是多么贪乏。
上古时期,有哪些主要的蔬菜呢?举例以下五种,如:
荇(xìng),一种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叶子略呈圆形,且浮在水面,根生在水底,花黄色,所结之果为椭圆形,茎可以吃,全草入药。
荇
荼(tú或者shū),一种苦菜和茅草的白花。
苕(sháo),还有甘薯、番薯、山芋、山药、地瓜、白薯、红薯之称,一种属于瓜果类的食物,但民间大都指红薯,可以生吃、蒸煮、火炒、油炸,总之十分美味。
荍(qiáo),两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夏季开花,花是白色或紫色,可供欣赏。
莱(lái),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田间、路边、荒地、房屋旁等地方,其嫩苗可以食用。
芑(qǐ),一种野生草本植物,也就是野菜。
芑
当然,那时古人所吃的好多蔬菜,如今大都退出蔬菜领域,成为野生植物了,毕竟蔬菜种类早已不再贫乏。
古人的下饭菜
话说从战国、秦、汉,这三个时期开始的蔬菜品种仍然不多,但情况还是有所改善,主要的蔬菜有五种,即:葵、藿、薤、葱、韭。
接下来,先说排在C位的葵。
葵的'地位葵为“百菜之主”,据传古人在某些选拔赛中将第一名称为“魁(葵)首”,也选自此意。
葵菜,植物分类学上称为冬葵,如今有的地方称之为冬寒菜,它不仅在周朝是主要的蔬菜,而且在汉朝也是家喻户晓,例如汉乐府的诗歌《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诗歌开篇,即“青青园中葵”,说的便是菜园中的葵菜。
中国现存最早且完整的一部农书,叫《齐民要术》,作者北魏贾思勰,全书十卷九十二篇,总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劳动人民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储藏,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详细介绍了季节、气候、不同土壤与不同农作物的关系。
《齐民要术》
而书中就有专门的章节讲栽培葵的技术,其地位可见一斑。
葵的衰落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新”。
相当于位居古代朝廷首辅的“百菜之主”,即葵菜,也受到了升级更新培育而成和引进的各种新型蔬菜之地位威胁。
再加上古代医学界对它的功能方面有质疑,比如“性太滑利,不益人”,从唐朝开始,种植葵菜的逐渐减少了。
到了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以“今人不复食之”为理由,不再把葵菜当蔬菜看待,直接归入了草部。
而且,明朝植物学家王世懋又说:“古人食菜必日葵,今乃竟无称葵,不知何菜当之?”
殊不知,权威人士的言论、看法及作法一问世,葵菜立马基本上已没人种植了。
中国古代人都吃哪些蔬菜2
说起薤,有些人会感觉到陌生,不过提起小蒜、野蒜、薤白、翘头相信大家肯定会有记忆。简单来说,薤是北方地区的小蒜,生长在野外,叶子像韭菜,根像大蒜,根和叶子都能食用。早些年,人们物质生活不充裕的时候,就会有人去山上挖小蒜来切菜。
薤种植历史超千年,是古代常备蔬菜,地位低于大蒜。
唐代诗人李白有诗句:今朝春气寒,自问何所欲。酥暖薤白酒,乳和地黄粥。意思很简单:初春时节,寒气没有消散,诗人李白用酥油野蒜酒,牛奶地黄粥来驱寒。很明显能看到,小蒜在当时利用很广泛,不止日常生活会食用,而且会用来酿酒,延伸到生活各个领域。
相关记载显示,我国小蒜种植从唐朝开始就有系统的经验,从栽种到收获,从水肥管理到病害防治都很系统。初春时节人们就会栽种小蒜,待到秋季就能收
收获的小蒜会储存起来冬季当菜食用,有人会用小蒜搭配来酿酒。小蒜相比现在的大蒜来说,适应能力强,对环境要求不高,生长速度快。
薤种植历史悠久,但挡不过来自大蒜和现代农业攻击。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薤这么受人们欢迎,现在却很难见到。根据笔者调查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大蒜汉朝传入我国,对小蒜的消费人群形成冲击;
二是小蒜的口感很辛辣,且产量低,不能满足人们需求,大蒜产量高,口感好,小蒜的种植逐渐被放弃;三是现代农业发展,农业技术成熟,人们的选择空间大。正是以上三个原因,小蒜才慢慢离开人们的视野,不再是主流蔬菜,只能算是野菜。
小蒜在现在依然能挖到,常见在山地或者荒野地区。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没人主动挖小蒜来吃,成了牛羊的.食物,小蒜终究是没挡住时代的发展潮流。
根据笔者调查,目前市场上的小蒜一斤在五十元左右,品质高的话价值会翻倍,小蒜散发出新光芒。小蒜价格高的原因有二:一是我国农业的发展,荒地数量降低
小蒜的生长空间变小,且没人主动挖小蒜,供给能力下降;二是现代消费者追求新奇特的消费心理,人们对小蒜的需求上涨。在笔者看,小蒜价格一斤卖五十完全不高,小蒜的蒜头很小,一斤需要耗费大量时间。
在历史潮流中消失的不止有薤,就连葵菜都没人种植。某种程度来说,人们对蔬菜品质的要求是生活条件改变的体现,说明人们越来越注意物质生活享受。
中国古代人都吃哪些蔬菜3
土豆、白菜、玉米
其实在古代,这土豆、玉米、白菜也是深受百姓欢迎的明星蔬菜。
土豆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是一种有毒的植物,当地的印第安人经历了长期培育才获得了毒素低,块茎大的品种。
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将土豆带回了欧洲,但在当时,上层贵族觉得它是低等食物,是适合工人和农民食用,贵族们种植土豆只是为了欣赏它的花朵,将它们当成装饰品。直到后来频繁的战争导致粮食减产,贵族们才和平民一样吃上了土豆。
帕蒙蒂埃向国王和皇后展示土豆植物
到了明朝后期,土豆才被传入中国,而后大受欢迎,因其抗冻,易保存的特点,成为居家储存必备蔬菜,中国人口能够突破一亿大关就有土豆的功劳。
与土豆一样为人口增长立下汗马功劳的还有玉米,同样有印第安人培育。大约在16世纪中期,玉米被当做贡品呈献给皇上,称为“御麦”,可见当时玉米那不同寻常的地位。
不过在古代,玉米最大的贡献还要属养活明清以来不断增长的人口,四万万同胞就是在玉米、土豆等食物的帮助下生出来的呀。
除了土豆和玉米,还有西红柿、西葫芦、西蓝花、黄瓜、菠菜、胡萝卜等我们现在常见的蔬菜都是外来品种。那么在这些菜没有传入中国前,古人都吃什么呢?
大白菜呀!
大白菜可是中国古人培育出来的特产,而且白菜的亲戚特多,现在菜市场中,至少有一半的蔬菜都来自大白菜所在的家族,叫做“芸薹属”,比如大白菜、小白菜、油菜、卷心菜、芥菜等等。
甘肃秦安大地湾新石器时代遗址和西安半坡遗址中,都出现 类似油菜或者芥菜的种子。诗经中有记载“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其中的葑和菲指的就是白菜的亲属:
大头菜和芥菜。经过千百年的培育,“芸薹属”家族逐渐壮大,占据菜市场的半壁江山,而在这个家族中,大白菜无疑是最耀眼的明星。
没有土豆、玉米前,古人的主食主要是五谷,即“稻、黍、稷、麦、菽”,而蔬菜除了白菜家族外,还有“葵、藿、薤、葱、韭”等,这些都是中国人的传统食物,早在秦朝前,就已经出现在中国人的食谱中啦。
牛、羊、猪
要说到吃,怎么能少了肉呢!在中国人的肉食中,牛、羊、猪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地位最高的当属牛肉了。先秦时期牛肉是最高大上的肉类,诸侯吃牛肉、卿吃羊肉,大夫吃猪肉、士吃鱼,而庶人只能吃蔬菜。
“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鱼炙、庶人食菜”《国语》
不过自从铁农具出现了,牛便被赋予了耕地的历史使命,从此告别餐桌,谁要是再敢吃牛肉,小心掉脑袋。
告别了牛肉,中国人的餐桌上就剩下羊肉和猪肉了,但由于魏晋后气候变冷,降水减少,放牧的.土地缩减,导致圈养猪的比重增加。
虽说“二师兄”满身是肉,而且养殖成本低,但是猪肉并不受古人欢迎。孙思邈说过,吃猪肉“令人少子精,发宿病”,李时珍也说“其性淫,其肉寒,人若食之恐染其性”,总之是想告诉人们,猪肉吃不得!
猪肉这么不受待见多半是因为古代养殖的原因,看看古代猪圈就知道了,猪圈上面就是厕所,猪主要以泔水和粪便为食,肉质非常糟糕,不受欢迎也是情理之中。
古代猪圈
反观羊肉就没那么悲惨了,上千年来,羊肉一直是中国人的主要肉食,尤其是宋朝,吃羊肉简直到了疯狂的程度,据《宋会要辑稿》记载,宫廷御厨一年开销羊肉就有43万斤。
“羊肉四十三万,四千四百六十三斤四两。常支羊羔儿一十九口”《宋会要辑稿》
宋朝人研究吃的也是一绝,炒羊肉,烤羊蝎子,酱羊肉,甚至还研究出了羊舌签、羊头签这类奢侈吃法。直到一位美食家的出现,改变了羊肉的地位,没错就是苏轼。
苏轼到了黄州后就打起了猪肉的主意,不仅研究出“东坡肉”这道美食,还专门写了一篇《猪肉颂》。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富人不肯吃,贫者不解猪”,在大美食家的带动下,加上羊肉的价格逐渐上升,猪肉开始慢慢控制了中国人的餐桌,直到现在猪肉都是日常生活必备肉类。
火锅、生鱼片
作为吃货大国,光有食材怎么够?当然还要研究各类食材的做法。在千百年来,霸占古人餐桌的不是炒菜,而是生鱼片。
孔子曾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脍”指的就是生鱼片,在古人的食谱中,“脍鲤鱼”可是人间美味。所谓的“脍鲤鱼”就是将鲤鱼切成片,越薄越细越好,再配上葱和芥末,简直美滋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