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后吃饭还是吃饭后运动
运动后吃饭还是吃饭后运动,生命 在于运动,保持健康的前提肯定是适当的运动和规律的作息,有的人喜欢在不同的时间段运动,下面一起看看运动后吃饭还是吃饭后运动。
运动后吃饭还是吃饭后运动1
有专家说:空腹不适宜运动。
妈妈说:吃完饭不能运动。
妈妈还说了,空腹不适合吃香蕉。
专家也说过,空腹不适合吃早餐。(这条是编的)
说个真事儿吧: 小星早上7点半上篮球课,他妈妈规定他必须7点前吃完早饭。有一次耽误了一点时间,7点10分吃完的。他妈妈硬是让他坐在旁边,直到7点40才上场。
那到底吃饭跟运动怎么安排呢?空腹可以吗?吃完饭多久可以运动?
我们的祖先,在100多万年的时间内,都是吃饱了睡觉、闲聊天,饿了再去打猎或者采摘。打猎需要奔跑,搏斗,投掷等,采摘需要走很多路。
▲如果空腹不适合运动,那我们的祖先肯定都挂了。
空腹运动的好处就在于,消耗脂肪比例高。别以为我们长在身上的肥肉是你的敌人,在以前,可管用呢!
饿肚子的时候,尤其是饿了有一段时间了,糖原基本都消耗干净了,这时候你还要运动,还要葡萄糖,怎么办?只能脂肪顶上去了。
有人说不对,这时候是蛋白质顶上去,糖异生,生酮!
咱们就不举数据或者研究了,咱们说一个常识,脂肪的主要作用就是储存能量,而蛋白质是身体的器官组织,作用本来就不一样。如果身体是一间房子,那蛋白质就是墙,屋顶这种结构,糖是木材,而脂肪呢,就是煤炭。
人体又不傻,需要供能了,好燃烧的木材烧完了,不去烧煤,直接把门拆了烧了?如果这样的话,那些原始人,如果一两天打不打猎物,是不是身体肌肉都消耗光了,就一直很虚弱,然后再也打不打猎物了?
空腹运动一直是我们人类的天性,持续了一百多万年。直到农业革命。
农业社会的饿,和采集狩猎的饿,不一样。农业社会的饿是真的饿,是饥荒。在很长的时间内你肯定弄不到吃的。不像采集狩猎的,饿了我出去一趟就能带食物回来。那种饿是暂时的。
直到现代,便宜的,唾手可得的食物泛滥,我们再也没机会空腹了。久而久之,就害怕了,一旦有点饿,就怕的要死,怕低血糖,怕掉肌肉。
把自己想象成自己原始的祖先,饿肚子没关系,只要跑上几公里,扔几块石头,就可以吃到肉了!
说归说,但是实践起来不那么容易。我们现代人不是原始人,我们养尊处优惯了。我们有整整两三代人没挨过饿了。贸然空腹运动,真的会出事的。
所以我们一定要慢慢来,而且有一些人,真的不要去尝试。
▼不能空腹运动的.人群:
有病的。不管你是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总之您还是爱惜自身的身体,我们有更缓和的方法运动,没必要的危险,就不要去冒。
不相信的。你不相信空腹运动没事,然后你跑完了,各种自己臆测的,夸大的不良反应就都来了,甚至跑几步就觉得心慌体虚的,还是别尝试了。
没有任何运动基础的。咱们还是老老实实的从散步,快走开始,一点点的积累体能。长期摄入精致碳水的。已经胰岛素抵抗了,这种人不抗饿。血糖波动很大,血糖一旦低了,那种饥饿感自己完全控制不住。而且,胰岛素水平高的时候,也无法分解脂肪。这时候运动,没有糖,也没法消耗脂肪,只能消耗蛋白质了。
▼所以,如果你:
第一步做到日常饮食减少精致碳水,游离糖,
第二步有了一定的运动基础,那几个月之后,可以尝试一下空腹运动。
运动后吃饭还是吃饭后运动2
饭后运动的好处
1、增强心肺耐力:
有氧运动有哪些好处呢?它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增强心肺耐力。运动的时候,我们的肌肉需要大量养分和氧气,因此要有充足的血液流经肌肉,供应养分并运走肌肉中的废物。为了满足需要,心跳就会加快,用来增加全身的血流速度和血流量;同时,为了满足运动时氧气需求量增多的要求,呼吸次数比正常为多,肺部的收张程度也较大。所以这种持续性的有氧运动,可提高心肺的耐力。当心肺耐力增加了,身体就可以进行更长时间或更高强度的运动,而且较不易疲劳。小王力量肯定超过老李,但因为平时有氧锻炼较少,心肺耐力自然就差了。
2、促进脂肪消耗,降低血压
较长时间的有氧运动还能促进脂肪消耗,降低血压,防止动脉硬化,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等。
3、运动法也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种方法,但糖尿病患者毕竟不同于健康人,参加运动锻炼时必须注意掌握好分寸。
每日或每周有数日定时进行锻炼,每次时间以持续20——40分钟为宜,这样才能使运动治疗达到“火候”。运动时间的掌握极为重要,既不能运动时间过短,也不能运动时间过长,否则达不到降低血糖的目的,或者使病情加重。生理学研究表明,糖尿病饭后运动量开始的5——10分钟,达不到降血糖的目的,运动时间20——30分钟,降血糖的作用最佳。运动时要以不出现心悸、气促为度。糖尿病饭后运动量要注意调整好运动的节奏,在运动前要做简单的热身运动,逐渐加大运动量,使心肺功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运动快结束时,至少要有5分钟的减速调整。
饭后运动的坏处
>01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饭后急于运动的危害:我们都知道运动需要大量的血液来提高氧分,但是饭后是消化,肠胃运动的高峰时期,如果我们饭后立即运动的话导致血液多流向运动的肌肉和骨骼,导致肠胃的消化过程受阻,饭后运动肚子痛的感觉相信很多人都有体会吧,这就是直接体现。
>02
久而久之,这种不良的生活习惯,就容易引起更多的肠胃疾病。比如说,常见的胃病、阑尾炎等。一旦造成肠胃疾病之后,就会伴随着你一辈子,餐餐都的谨慎你的饮食,一不注意就会痛苦不已,真心难受。所以运动固然重要,但也一定要谨慎,善待肠胃。
饭后多久可以运动?
按运动强度来说,散步、走路、广场舞、太极拳等轻度运动,饭后半小时至一个小时可以进行。慢跑、减肥操、骑自行车等中度运动,可在饭后一个小时至两个小时进行。长跑、跳绳、踢足球、打篮球等高强度运动,宜在饭后两小时至三小时再进行。
按用餐量来说,如果运动前的用餐量较大,并且吃的是以蛋白质和脂肪为主的食物,这些食物不好消化,最好在饭后两个小时以上再运动。如果用餐量较少,并且食物以碳水化合物、蔬菜、水果或流食为主,吃饭与运动之间的间隔时间可以根据运动强度相对缩短。
饭后如何运动
饭后半个小时:在这半个校内,以休息为主,静坐与家人朋友一起饭后的聊天,多聊些茶余饭后的开心的话题。既保持良好的心情,又保障了食物的最佳消化。
饭后1到1.5个小时:这个时候,食物的消化的最高峰基本过去了,一般的运动是没有关系的。诸如快走、慢跑之类的运动都可以慢慢展开。俗话说“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饭后散步能促进消化,但是剧烈运动还是要节制。
运动后吃饭还是吃饭后运动3
以下几种运动可作为大家午饭后锻炼的参考:
练习蹲桩
动作:站立时,两脚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掌轻贴于腿两侧,眼平视前方。左腿向左侧迈出一步,同时两手臂抬起成抱物状,手高不过肩,眼平视前方;两腿屈膝下蹲约130度,保持平稳,上身挺直;两手下按与肚脐同高,保持半蹲姿势15秒。当下肢出现酸、麻、胀感时,缓慢站起来,自然呼吸。
作用:可使下肢、腰背肌肉得到锻炼,缓解肌肉的紧张。以上运动,应依照循序渐进、适可而止的原则,从小运动量开始,以运动后心率比运动前增加30%~50%为准。
太极推手
动作:面对太极推手器,双脚同肩宽,双膝略弯曲,成马步。双手张开,分别放在两转盘同侧的边缘上,转动转盘。练习过程中,推至右边时,腰部以下重心应向右移,右腿成弓步;推至左边时,重心向左移,左腿成弓步,反复进行。练习速度为中速,一次练习时间掌握在3~5分钟,做2~4次,可依自己情况而定。
作用:能够锻炼上肢肌肉,缓解书写带来的手臂肌肉紧张,还能促进胃肠蠕动,有利消化。以上运动,要注意动作缓和、均匀,切忌用力过猛,以免造成损伤。
光脚走
动作:选择干净平滑,铺有鹅卵石的林阴小路,光脚在小石子路上慢行。时间掌握在30分钟为宜。
作用:通过增加足底筋膜、韧带、穴位及神经末梢与凹凸不平路面的接触机会,使足底的敏感区域不断受到刺激,这些刺激信号传入相应的心脏器官以及与之相应的大脑皮层,可调节身体各部分的功能,起到辅助治疗某些疾病的作用。
变速运动
动作:一般来说,慢走步行速度为25~30米/分,快走步行速度为70~90米/分,相当于每小时5公里左右,慢跑速度为每小时6~7公里。步速一般以匀速为佳,亦可根据地形、地面结构状况,采用变速方式。运动中,心率应控制在110~130次/分。
作用:作为一种有氧运动,它能改善心肺功能,放松肌肉。
运动的这些误区你知道吗
运动强身壮体、预防疾病的作用已为人们所公认。沈阳市健康教育中心健康专家张晓旭称,运动不是人云亦云,也不是盲目跟从,要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和作息时间,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及时间,切勿步入误区。
误区1运动时间越长越好
张晓旭称,不管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循适度原则,运动也一样。运动的时候,机体会产生乳酸,长时间的运动会让乳酸大量堆积在身体内部。而乳酸正是造成肌肉疲劳、肌肉酸痛、肌肉痉挛的主要原因。
运动不是越剧烈,减肥效果越佳。其实,只有持久的小强度有氧运动才能使人消耗多余的脂肪。这是由于小强度运动时,肌肉主要利用氧化脂肪酸获取能量,使脂肪消耗得快。运动强度增大,脂肪消耗的比例反而相应减少。因此,轻松平缓、长时间的低强度运动或运动心率+年龄=170次/分的运动最有利于减肥。
误区2哪里胖就减哪里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我的手臂粗了,就多做做手部的运动,腿胖了就要多跑跑步。但是其实这种想法是不现实的,脂肪是全身性的,并非练哪个部位就可以减哪个部位的多余脂肪。
首先,局部运动易疲劳,消耗的总能量少,且不能持久;第二,脂肪供能是由神经和内分泌系统调节控制,但这种调节是全身性的',哪里供血条件好,有利于脂肪消耗,哪里就能减肥。例如,减肥者运动一段时间后,腰围不见小多少,可脸颊却消瘦了,原因就在于此。运动消耗的热量大于摄入的热量,才会导致全身脂肪的减少。
误区3集中锻炼,突击运动
很多人意识到锻炼的必要性,但是平常又抽不出时间,因此周末拿出很多时间去集中锻炼。或者长期不运动,突然开始大强度的锻炼。张晓旭称,事实上这种做法非常有害。平时不运动身体已经形成了生理和机体平衡,大运动量训练时,心肺功能无法适应,身体机能跟不上,就会导致身体超负荷。科学锻炼一定要循序渐进,长期坚持。
此外,许多人认为,饭后运动有助于消化,其实不然。饭后半小时内,胃因接纳了食物而变得十分沉重。这个时候,即使是轻微的运动都会使胃遭受“动荡”之苦,使消化功能受到影响。因此,用餐后最好坐上半小时,然后再外出从事散步等轻量活动。
误区4早晨锻炼比黄昏锻炼好
早晨锻炼比黄昏锻炼好吗?张晓旭称,其实早晨人的血液凝聚力高、血栓形成的危险性也相应增加,是心脏病发作的高峰期。相反,黄昏是体育锻炼的理想时间,因黄昏时的心跳、血压最平衡,最适应运动时心跳、血压的改变;黄昏体内化解血栓的能力也达到最佳水准。所以,应该是暮练比晨练好。
有些老年人认为晨练越早越好,因此喜欢天还没亮就出门进行锻炼,其实这是不科学的。在太阳出来前,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较高,污染物在空气中堆积较多,呼吸了这些污浊的空气对人体会产生有害影响。所以晨练应该安排在太阳出来后。
误区5爬山是老年人最好的锻炼
许多老年人认为爬山是最好的锻炼方式,张晓旭称,其实未必如此。“人老腿先老”,爬山时的负重比较厉害,不利于老年人保护膝关节。上山时膝关节负重基本上就是自身体重,而下山时除自身体重外,膝关节还要负担下冲的力量,会加大对膝关节的磨损。尤其对于有膝关节病的老人,爬台阶带来的关节损伤更厉害。
因此,老年人爬山不宜太频,要爬也应尽量避免台阶而选择平路,速度不宜过快。膝关节不适者不宜爬山,可选择散步、慢跑、游泳等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