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盖房留西不留东,在现代社会,很多人更喜欢农村的房子,因为这里几乎所有的房子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有一个院子,但盖房子是有讲究的,下面来看看农村盖房留西不留东。
农村盖房留西不留东1
盖西不盖东,家有不孝郎,既受到了故事影响,也受到传统文化影响。
在我国传统的住宅修建中,都讲究住宅要方正,四合院是基本形制,很难在传统建筑中见到不规整的建筑。类似这种建筑风格延续到现代,北方农村地区自建房屋大都是四合院形式。由于受经济和自然条件影响,房屋的格局不是特别方正。
建房先盖东边受传统文化影响有两方面:
一是东边代表紫气东来,相传老子出函谷关时就有紫气东来的预兆,后来就被后人当成吉祥象征;
二是东边在传统文化中东边代表的青龙,而西边代表的白虎,老话说“不怕青龙万丈高,就怕白虎抬头望”,因此在古代建筑中东边会高于西边。不管是东边高于西边,还是盖房先盖东边,都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盖西不盖东,家有不孝郎,既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也体现了古代人的科学思维。
文化是意识层面的,是根植在人们内心的规律。
在我国民间就有类似的规律,影响着人们日常行为做事,说不明白原因,但就是会按照这样的规律去做。这种规律本质上来看体现的就是科学思维,不然不会千百年被人们口口传诵。
盖西不盖东的.科学依据:
一是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东边房屋高能保证东边房屋的采光时间,若是西边高会影响到采光;
二是采光时间长,居住体验越好,相反采光时间越短,房屋就会很潮湿,不利于身体。除此以外,在传统文化中东厢房都是由父母或者身份高贵的人住的,因此会特别注重采光和排水。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房屋大都是楼房,四合院形制房子集中在农村。虽然四合院形制的房屋数量持续下降,但老的建筑传统依然需要了解,有利于继承传统文化。
修建房屋最重要的是两点:
一是保证安全,不会有不安全的因素,比如常见的自然灾害(洪水、泥石流);
二是保证舒适,不会潮湿,不会影响到居住体验。只要能保证这两点,建造房屋就会有很大的发挥空间,东高西低,东低西高全看个人的想法。
农村盖房留西不留东2
盖三不盖四:
在农村里,我们常常看到一些老宅子,大多数以三间居多,少数的也有五间的,而四间、六间的很少。相反的是,一些新房子则是四间的居多,可能现在这辈的人都没有那么讲究了,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会出现“盖三不盖四”呢?我认为有几种原因:
①传统文化所致
首先,在老一辈的传统文化里,“三”代表着万物、代表着生机。
道德经里有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很吉祥的。而盖四间、盖六间房子,按照俗语来说就是“四六不分”的意思,一个四六都不分的人,他能够过上好日子吗?特别是“四”的谐音是“死”,而我国汉字文化博大精深,这有谐音的词语,是谁听了也不吉利的。
关于盖房子为什么“盖三不盖四”,《鲁班经》也有云:一间凶,二间自如,三间吉祥,四间凶,五间吉,六间凶,七间吉,八间凶,九间吉。
而在一些农村里,人们在修建房屋时,多数都是做一些和吉有关的事,比如上梁大吉,动土大吉等等,当然房子的间数更是不例外。
其次,古人认为正屋开间数不能为双数。
在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是非常严格的,而“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永远是封建社会的等级,特别是在明清时期,朝廷对盖房子的间数,有更严格的限制。
比如明朝朱元璋在位的.时候,他规定:公侯将相的房子,为八架七间,五品官以上,二品官以下的房子为,六架五间,而平民百姓的房子一律为,四架三间。
也就是说,皇帝老儿贵为九五之尊,他的房子要在九间以上,当然盖九十九间也是他说了算,至于平民百姓,自然是三间房子了。
农村盖房留西不留东3
一,盖三不盖四。
这句俗语理解起来没难度,意思就是:盖房子的时候,要盖三间,不要盖四间。那么,古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隐藏着哪些理论?
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一般讲究方方正正。古人的理念中: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庭院就应该建的四四方方的才能和“天圆地方”相呼应。所以,以前的民居都是规规矩矩的`四方形建筑。而在建房时,同样要把房屋建的方方正正,这是最基本的硬性规定,然后才会考虑建几间房等问题。那么,古人的传承当中,为什么要盖三间房呢?
①,受传统文化的影响。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
道家人讲究世间万物都离不开阴阳二字,一切都能用阴阳解释明白。比如白天为阳,夜晚为阴。太阳为阳,月亮为阴。男人为阳,女人为阴等等。而数字同样逃不过阴阳的范畴,古人就认为单数为阳,双数为阴。
单数是吉利的,和人类最匹配。而双数则不吉利,在丧葬文化中用的比较多。
也许有人会问了,同样是单数,为什么用的是“三”,而不是五,七,九。这同样和道家思想有关。在《道德经》中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代表的是五,七,九等诸多单数,三就是个虚词。
三在古人的认知中,是非常吉利的。
比如,民居的台阶就有一阶,三阶,五阶……等等,而不是二阶,四阶等。就是考虑到阳数为吉的因素。
③,受封建礼法的束缚。
在古代社会,对于房屋的建设,以及房屋的买卖,都有硬性规定。不能超出国家颁布的法令。否则,轻则拆除,重则受刑。比如百姓在买卖房屋时,要征求族人以及邻里之间的意见,如果私自买卖房屋,一旦族人或邻居因此发生纠纷,官家会强行终止买卖房屋,钱款要退回。
房屋的数量同样有规定,并不是自己有钱,想怎么建就怎么建,要和自己的身份地位相匹配。否则就会强制性的拆除。比如唐朝《营缮令》中就记载:三品以上官员房屋,最大五间九架;五品以上官员房屋,最大五间七架;六七品以下官员房屋,不得超过三间五架,而普通百姓不能超过三间四架。俗语既然是在百姓中广为流传,肯定就是关于百姓的房屋,那就是普通百姓家只能三间四架,否则就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