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年中,作为一个妈妈,我定下了许多坏的规矩,比如孩子们胆敢在卧室吃饼干的话,我就取消他们在家里吃饼干的权利,兄弟姐妹不准打架等等。这些坏规矩都是失去理智或者威胁孩子时订立的,其中有不乏有压抑孩子本性的规矩。
然而,渐渐地,这些规矩都失去了本该有的效果,让我不得不反省和总结,真正有效的规则,也许和我惯用的那一套方法大相径庭。下面这七个情景,你一定焦头烂额过,但换了一种指引和执行方式,一些教养难题就变得迎刃而解了。
规则一
目标:让孩子建立“妈妈不是永远有空”的意识。你拥有规律的上床时间,以及给予一些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
执行重点:几点结束作为“妈妈”的工作,哪个时间段是你的私人时间,由你来定。
当你改变自己之后,别人就不得不依照你的改变来调整自己的步调,这是让这条规则变得有效的理论支持。
正因为如此,你不需要告诉别人要怎么做,但需要对你是否能够遵守这个规则负责。
以往我会要求丈夫和孩子严格遵守上床时间,好让我有时间放松自我。事实上,告诉他们怎么配合执行一个规则,一点用没有。
但当我反过来看问题,制定一个既定的,也许很奇怪的规则,让他们自己适应这个规则,事情就迎刃而解。
我家大孩子6岁小孩子2岁。我告诉他俩说美国工会刚刚制定了一项新的条例,晚上8点以后我就不用再做任何妈妈的工作了。
8点以前,我会尽责地完成作为“妈妈”那套工作:给孩子读书、玩游戏、听每个人的故事、给他们洗澡。
8点以后,我假装事情已经不由得我掌控一样地结束了“妈妈”的工作。“妈妈下班了,什么都不能做了。”我会表现得像个过了12点就被迫变回原形的灰姑娘那般。
突然间,我6岁的儿子和我丈夫对于时间有了新的概念。而我女儿,一吃完饭就着急为上床做准备,这样就能在我“结束工作”之前和我有更多的时间呆在一起看书。而对于我老公,他也意识到如果把事情拖到8点,他就得独自带两个小孩睡觉。
现在孩子长大了,我也把“下班”时间延长,但是“妈妈不是永远有空”的想法一直延续下来,并且融入到我们的家庭生活中。而对于我来说,能够在忙碌的“家庭主妇工作”中获得一些个人放松的时间和空间,哪怕偶尔几次,都是非常大的犒赏。
规则二
目标:在干家务活、忙工作的时候让孩子帮忙,或者不让孩子在你身边无所事事,吵个不停。
执行重点:给出两个对立的选择,并不需要介意孩子选哪个,无论是留下来帮忙还是选择自己去玩,都是孩子的选择,他们有掌控的权利和义务。
当我忙于家务时,孩子经常会跑过来让我帮忙找洋娃娃的鞋子,或者和他一起拼图。
我曾经尝试给家里的五个小孩解释,如果他们帮我叠衣服,我们就能很快一起玩拼图了。但孩子们不想要帮我的忙,也不肯放弃想粘着我的念头。这个解释根本一点说服力都没有。
有一天,我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这个办法基于孩子两个重要的特质:
* 你不能强迫孩子帮你的忙,除非真的能帮上忙
* 他们真的想尽可能多地和你呆在一起
我给了想让我陪玩的大女儿两个对立的选择:她可以选择不帮我,但是也不能坐在那里无所事事地看着。
要么和我在一起叠衣服,要么到别的地方去玩,她选了第一个。
规则三
目标:分配东西,没有讨价还价,没有抱怨谁又分到了更多的食物,谁用了那个更漂亮的红色杯子装牛奶,谁穿了那件绿衣服。
执行重点:让孩子不需要执著于“公平”这个抽象概念。
我的朋友,一个小学校长告诉我,在给家里孩子分配东西时,可以无视他们讨价还价的要求和不公平的抱怨。
当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时,我持怀疑态度,因为这看起来太直接了。但是当我告诉抗议中的孩子,“你已经得到了你的东西,不能发脾气,也没得讨价还价”时,孩子不光接受了这个现实,还把它当成了人生信条。
这个规则教会了孩子一个道理:生活是不公平的,没那么多讨价还价。真理就是生活充满了随意的不公正,唯一能够对“宇宙不公正”的规则作出的可接受的回应就是:珍惜你自己所有的,不要发脾气。
规则四
目标:避免不合时宜的干扰行为,无论是玩耍的干扰,还是赌气的干扰。
执行重点:“别在这里”“请到别处去”的建议只是给了孩子一个选择,而不是禁止他做什么事情,比如禁止大声喧哗抑或发脾气,甚至也没有拒绝孩子喧哗抑或发脾气的行为。
“一个草莓、两个草莓、三个草莓……”有没有妈妈和我一样,在讲电话时听到孩子一遍遍地数草莓时,有种要把草莓砸成草莓酱的冲动?
我当然希望孩子们在我希望的时候愉悦地制造出“噪音”,但是我不认为在我讲电话的时候必须要和这些迷人的小家伙聊天……
同样地,在公众场合,一群孩子无顾旁人在哪里嘶吼的场景也让人挺难受的。
所以,当孩子们的玩耍不合时宜,并已经对外界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干扰,我会告诉他们:可以自由唱歌、打闹、喊叫或者怪叫都行,但是不要在这里。这个规则同样适用于发牢骚、发脾气和普通的撅嘴耍性子。
对于无理取闹,长时间的闹脾气,我朋友对其四岁的孩子是这样做的:“如果你准备好跟妈妈说话了,妈妈就准备好听你说话了。”然后离开房间。
规则五
目标:绕过孩子要买东西的“乞求”和“恳求”。
执行重点:把注意力从严厉的对待,转移到财政政策上。这样做基本上改变了主题,不再是争论为什么不该买,而是提出合理的家庭价值观,让孩子明白价值观问题没得商量。
这条规则持续有用,基础是你要告诉孩子买某件他想要的商品是yes还是no,但是你们没有商量余地。如果孩子抗议,简单冷静地重复你的原则:金钱问题没商量。成功关键是你需要有勇气坚定决心并且不商量。
当孩子希望用自己的钱去买时,给出潜在的坏处。你可以给出购买建议,但是不要驳回他的选择,除非关乎健康和安全。毕竟,你只是不商量金钱,他们也许做出了不恰当的选择,但他们会从中学习。
(萌芽:在外出时让孩子保持忙碌,能够极大程度上避免“超市撒泼娃”的出现:戳这里看看我是怎么做到的)
规则六
目标:让孩子停止发牢骚、无礼的行为。
执行重点:这种做法让孩子觉得自己是有重要的事情要说的(前提是他礼貌地表达),并且让自己对于孩子粗鲁的表现“完全作废”(忽略)。
当孩子命令你(不是请求)做什么事情、发牢骚、用你不喜欢的方式跟你说话时,你要做的仅仅是表示不理解。
发牢骚和举动粗鲁的小孩肯定是想寻求关注,让你帮助他们实现愿望。当你强调不理解的时候,一方面可以把孩子的焦点转变为如何去做这件事之上,另一方面也是对他们粗鲁表现的一种淡化,这是一种缩小事情范围的方法。
所以冷静地重复几遍这句话,切记不要不自觉地提高了音量。这一条规则需要严谨持续的实行,才能达到效果。
规则七
目标:防止孩子说“我很无聊”,教会他自己玩耍。
执行重点:当你家娃意识到大千世界的神秘时,他们就不会感到无聊。同样,这个做法转换了争论的中心,把对父母的挑战(拿出所有玩具,帮我摆好,让我看电视)变成孩子的挑战。除此之外,如果小孩学会了自己玩耍,真的是没!有!无!聊!这回事,而这个技能会成为他一生的财富。
我的朋友告诉我,帮助孩子自己玩耍,是她教会孩子的少数正确的事情之一。
当第一次她的大女儿抱怨自己很无聊的时候,她仅仅是否认了这个事实。现在她会加上一句:没有无聊这回事,只有失败的想象力或者懒虫跑出来了。
令人惊奇的是,至此以后孩子再也不会说“太无聊了”。不管怎么表述,结果是一样的:娱乐消遣的重担直接落在了孩子自己身上,这正是你所希望的。
萌芽有话说
上面这位妈妈提到的七个奇效的家庭规则,不一定保证有效。但是,规则确实需要很多灵活的执行方式,也许换一种同一个规则,换一种更适合自己孩子的执行方式,效果才会显现出来。
不管制定什么样的家庭规则,使用哪种方法去帮助我们的孩子,我们都得以尊重孩子,站在他们的角度想问题为原则。让一切家庭规则的落点都归于父母对孩子的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