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恨父母,养孩子毕竟不是养动物,除了吃喝穿,更需要感情上的联系和投入。下面来看看为什么留守儿童恨父母。
留守儿童恨父母1
从小没有父母在身边,亲情的淡漠乃至怨恨并不少见。成年以后重新回忆这段过去,可以尝试从以下角度思考:
首先,意识到小时候的寄养,父母的缺失不是你的错
很多留守在家,父母外出拼搏的孩子会在自己的观念里不自觉地种下是因为“我不可爱,父母才不要我的”的念头。哪怕成年以后意识层面知道是父母因为生计不得不把自己寄养在亲戚家,仍旧会在深层里影响自己的'人际交往。
对此,除了意识层面一遍遍提醒自己外,就是去体验来自生命中其他人的友善。比如如果寄养家庭是全心全意地照顾你的话,那么他们的温暖就是一束光;
如果生命中还有其他的至亲好友在与你的互动中也让你感受到美好,那么这些温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和父母的疏离带来的自我否定和自我怀疑。
即使都没有,那也不意味着你不够好,不可爱。而是命运给了我们更多的考验,我们有理由心疼自己的不易。
其次,从第三人视角了解父母
身为孩子,对父母的这个角色会有很多期待。显然,现在的你们在父母和孩子这样的身份互动里陷入了僵局。
尝试跳出来,去看到父母作为一个人,一名男性、女性在你出生前后的人生际遇,会更多的以旁观者去理解他们是如何成为今天这个样子的。理解意味着你们的关系已经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最后,寻找专业的心理人士,陪伴你进行自我探索
十几岁前父母的缺失,积压了太多的过往情绪,如果只是你自己一个人去经历这些想要去让自己现在和未来过得更好的摸索,会非常辛苦,也容易走进误区。
如果你愿意,可以寻找一个心理咨询师等专业心理人士,陪伴你走过这段晦暗的时光。
留守儿童恨父母2
养孩子毕竟不是养动物,除了吃喝穿,更需要感情上的联系和投入。宠物有主人的关爱也会通人性。孩子没有得感情上的关爱,会孤独、冷漠、愤恨,如果看到同龄人与父母快乐拥抱、撒娇,心里可能不平。
当孩子与父母因没有情感联系而如同陌路时,即使父母自称爱孩子,以关爱、教育孩子的名义向孩子提出行为上和学习上的要求时,孩子可能更反感父母,如果因孩子不服从而暴力相向(以教育的名义),孩子很难不恨父母。
随着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聚集。然而,受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
多数农民工从乡村到城市举家迁移的梦想难以在短期内实现,在家庭生计和子女成长的两难选择中,不少外出务工农民选择把子女留在农村生活,农村留守儿童由此开始大量涌现。
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生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大批农村留守儿童已经陆续长大成年,他们有的继续外出务工成为“新生代农民工”,有的选择了创业造福家乡和社会,还有一部分凭借自身的努力和家庭的支持成功考取了大学,甚至是国内的211、985“重点大学”,成功实现了农村寒门子弟的逆袭。
作为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长大成年的“寒门精英”,曾经有农村留守经历的大学生(以下简称农村留守大学生)无疑具有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最多的优秀品质。
农村留守大学生的发展不仅关乎现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实践路径的成败,而且还关乎农村留守儿童国家政策的走向。
留守儿童恨父母3
学业成绩与其他群体无差异
为了解农村留守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整体学业水平,研究团队从学习成绩、能力发展、自我概念的发展三个方面与其他大学生群体进行比较来进行考察,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业成就既有惊喜,也有不足。
考虑到学习成绩在不同班级和学科的可比性,研究团队先通过大学生在班级内的相对成绩排名来了解其学习成绩现状。研究团队发现,农村留守大学生样本的班级成绩排名为前30%的占总样本数52.6%,成绩排名在班级后30%样本比例不到两成。
按照5分制计分对班级成绩排名进行转换后,农村留守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在班级中的排名均值得分为3.52,整体处在中等偏上水平,而非农村留守大学生样本的成绩得分3.53,两大群体的学习成绩在统计学上无显著的差异。
在学校教育环境一致的情况下,学习成绩主要反映的是个体的努力程度和课程学习能力差异。
研究团队认为,农村留守大学生能够顺利考取大学,说明其此前的学习努力程度和课程学习能力并不差,他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提升自己的课程学习成绩并消除与其他大学生群体的差异。
能力发展偏低但善于合作
研究团队经过数据对比统计分析后发现,农村留守大学生的学业在能力发展方面的得分相对偏低。
分析发现,农村留守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平均得分为3.55,整体上处在中等偏上水平;非留守大学生综合能力平均得分为3.66,农村户籍中的非留守大学生综合能力平均得分为3.63。
农村留守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分同比不仅显著低于其他的非留守大学生群体,而且也显著低于农村户籍的非留守大学生。
研究团队对1147名农村留守大学生的分项能力进一步考察后发现,该群体的有效合作能力的得分均值最高,达到了3.82,组织领导能力的得分最低,均值为3.36,其他能力得分均值由高到低,依次为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能力。
研究团队认为,农村留守大学生在组织领导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方面都需要加强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