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觉性自律性的培养
孩子自觉性自律性的培养,作为父母,我们都明白自觉性自律性的重要性,具备这两种能力的孩子往往会更容易走向成功,对于自己的人生有着清晰的规划,下面来看看孩子自觉性自律性的培养。
孩子自觉性自律性的培养1
孩子自觉性自律性的培养
1、树立明确的目标
明确的目标能够帮助提高孩子内心的能动性,增强行动力,让孩子朝着目标而坚持不懈地进行努力,从而达到自律的效果。因此家长需要帮助孩子确立一个理想的目标,可以通过动画片或者是卡通绘本,来帮助孩子寻找一个偶像,让孩子拥有一个自己学习的目标,从而引导自己不断的进行努力。
2、先给孩子定好规矩
如果你看到别人家孩子非常自觉,不用父母怎么操心,不用羡慕,那一定是家庭环境、父母教育的综合结果。我相信大家都听过这样一句话::“三流的父母做保姆,二流的父母做教练,一流的父母做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你自觉了,孩子才有可能自觉。
我们要为孩子制定计划,也要让孩子参与到制定过程中,既尊重孩子,又培养孩子自己做计划的能力,同时让孩子成为计划的参与者,提升他践行计划的兴趣和积极性。
3、应该足够的尊重孩子
所谓自律,就是让孩子养成自觉的能力,并且自律的意识,这样才能够让孩子变优秀,所以为了能让孩子长久的管理好自己,家长也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并且做好孩子的榜样,起好带头的作用,这样就可以让孩子越来越出色!家长越来越轻松!
孩子自觉性自律性差的表现
1、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比如明明老师在讲课,学生应该认真听,但是因为孩子自身的自律性不好,无法控制好自身的'思想行为。课堂外面稍微有一点风吹草动,思想就飘出去了,还没下课之前,就已经飞到学校的食堂了,这都是因为学生没有办法控制好自己。
2、时间没有节制
很多孩子玩手机的时间,都没有节制,自然会玩到很晚才休息,或者说玩到很晚的时间,才会在家长的要求下休息。这就是孩子自己没有时间观念,不知道在玩乐的时候,给自己定上一个玩乐的时间,而很多的家长也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任由孩子自行决定自己的玩乐时间。
3、行为得不到控制
自制力差的人往往都是想从主观上控制自己的行为,但是在行动上却是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虽说他们心里知道这件事情不能做,但是行为上却往往是与思想相违背的。
孩子自觉性自律性的培养2
自律的价值是什么?
自律的本质,其实就是自我觉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自律无论是在学习、生活还是工作中都显得尤为重要,自律对于学生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在家学习,对于生活可以抵抗花花世界,对于工作可以更好地抵制金钱诱惑。自律对于人的一生很重要,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对于他人的许诺,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正是由自律进行的约束。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性?
1、培养时间观念
很多孩子对这些时间真的没有概念,家长可以利用家里的闹钟、沙漏、定时器等工具,设定几分钟的时间,让孩子在这段时间内做一件事,让孩子更直接的感受时间,培养时间观念。
比如当孩子做一件自己不太愿意做的事情时,让孩子自己给出一个完成时间,告诉他在这个规定时间内做完后,剩下的时间就可以自由支配。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
2、树立守规则的意识
凡事设一个合理的规则,是培养规则意识的重要开端。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无规则的争先恐后会造成社会的混乱,想孩子自律,也要教他学会遵守规则。
比如定制一个奖罚规则,当孩子有进步时要及时鼓励,当孩子没有按照计划进行时也要有相应的惩罚措施。家长的适当鼓励和惩罚,不仅可以督促孩子辨别是非,还可以帮助孩子在未来成长为一个有原则的人。
3、制定计划和目标
计划和目标对人的行动有促进作用。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目标,这样孩子的行动就有发自内心的原动力。根据计划的制定和执行,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主思考能力,这对于孩子之后的学习生活都有着极大的帮助。
4、自我反省
当孩子遭遇了挫折时,家长要引导孩子不要怨天尤人,不要抱怨,要静下心来去全面的思考问题:我做得怎样?我做得对吗?这样,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从多方面来思考事情成败的习惯。
5、父母要以身作则
一个懂得自律的父母,才能养出一个真正自觉的孩子。天天沉迷玩游戏、刷小视频的父母,无法给孩子榜样的力量。
古话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每个孩子其实都是上天赐予父母的神秘种子,种子长成参天大树需要家长的耐心呵护和细心栽培。在成长的道路上,父母和孩子彼此守望,一起成长,才会越来越优秀。
教会孩子自律,才是真正的富养。自律让孩子有权选择自己的梦想,更有能力主宰自己的人生。
孩子自觉性自律性的培养3
自律是什么,自律的含义就是遵循法纪,自我约束。
孩子要从小开始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也是体现他们个人修养的一种品质,自律对孩子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家长要在生活中要特别的注意孩子对自律能力的培养,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能说明这个道理,比如排队买东西、过马路的时候遵守交通规则等;
家长树立良好的自律榜样
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是什么样的人”远比“父母对孩子做什么”更重要。
所以说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首先要自己做好一个自律的榜样,这并不是说,父母本人的自律必须达到“神”或“机器人”的程度。而是说,父母虽然是凡人,虽然也常常失控,但始终不放弃追求自律的努力。
而这种努力,本身就是给孩子树立了自律的榜样。
培养孩子自觉性的第一步:父母适时管教和监督。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认知误区:自觉都是靠孩子自己,如果孩子不自觉,是他自己不争气。
其实惰性才是人的本性,电视、手机、玩游戏、零食、偷懒......大人都很难抵挡住的诱惑,更何况孩子。
如果你看到别人家孩子非常自觉,不用父母操心,那说明在早期,父母的教育帮孩子养成了习惯,端正了态度,后面的路才看起来好走很多。
儿童的自律不是天生的',生命早期的儿童,内心里不可能存有一个自我评价系统。
所有那些温暖的自信、自我价值感、良性的自我评价、对行为结果的评估和抉择……这些内在的东西,都必须靠一个外在的评价系统植入到孩子的意识中去。
作为父母,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之初,就要把这些意识通过规则、监督传递给孩子。
某次开会,遇见一位妈妈,竟然随身带着家里电视机的遥控器。一问之下才知道,孩子看电视没有节制,现在在家赶作业,她怕孩子忍不住看电视,干脆把遥控器带出来!
听起来很夸张,但确实是父母的一片苦心。
在孩子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尚未定型之前,需要大人用规则、监督,帮助孩子学会克服自己懒惰和散漫。
掌控时间,养成自觉的好习惯
在控制良好自律的时候离不开时间的管理,如果现在孩子是一个对时间没有一个管理之后,家长就要逐渐的培养孩子在时间上的自律意识。如果在孩子出去玩或者是看电视的时候,家长要给孩子约定时间,在约定的时间内孩子可以尽情的玩耍,约定时间一到,就要提醒他自觉的停止。自觉这个东西是一种习惯,要慢慢的去促使孩子去心甘情愿的去完成。
孩子的自觉,后期靠的是孩子的内驱力
培养一个自觉的孩子,早期父母的监督很重要。
然而,这种监督的作用也是有时效的。很多孩子到了高年级,大人监督的作用逐渐变小,孩子就像脱了缰的野马疯玩,成绩一落千丈。
所以家长在早期督促孩子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去激发和唤醒孩子的内驱力。
什么是内驱力?
它是指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表现为推动有机体活动以达到满足需要的内部动力。
简单理解就是孩子发自内心地去做一些事情,并会因此获得满足。
与内驱力相反的是外驱力,孩子做某件事常常带着功利的目的,或者是被逼无奈、不得不做。
比如你想给孩子报毛笔课,孩子心里不乐意去,但为了避免你的批评,还是选择去上课,这就是一种外驱力。
但是如果是他最喜欢的轮滑课,不用你催,他跑得比兔子还快,这就是内驱力的表现。
当孩子拥有内驱力的时候,学习就成了自己的兴趣,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和满足激发他们主动去学。
前文说到的迪迪,当他体会到了阅读的乐趣,后期不用妈妈耳提面命,他就能主动地去读书。
这是孩子最好的学习状态,学习不是因为父母逼着学,而是自己想学,不需要诱惑、哄骗或者奖励,就能主动并持续性地学习。
内驱力是培养孩子自觉性的关键。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要注意保护和唤醒孩子的内驱力。
虽然学习是一件听上去不太快乐事情,但是我们要尽量让孩子的学习体验感变得不那么糟糕。
第一,多让孩子体验学习的成就感。
现在很多小孩,学习之所以不积极,是因为学习给了他们太多负面的感受,他们生活在“鸡娃”的痛苦之中,与父母的关系也不如小时候融洽,最后厌倦甚至痛恨学习。
家长要做得,是要重视孩子的学习感受,多鼓励、少打击。
即使孩子现阶段的成绩不够乐观,也要给足耐心,辅导孩子时,可以把难度降低,任务分解,让孩子够一够就能解决,建立孩子的学习自信心。
只有孩子对学习慢慢有了信心和成就感,他才能越来越主动积极地看待这件事。
第二,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
虽然在孩子习惯养成的早期,要给孩子适时地督促,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要逐渐给孩子学习的自主权,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有时候少管一点,效果会更好。
因为过度干预会导致孩子的依赖,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家长要做得是抓大放小,把握方向,虽然原则上的事情没有商量,但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孩子是有自主选择权的。
比如制定学习计划,只要无害且能完成学习任务,都可以多参考孩子自己的意愿,这样实行起来孩子也会比较主动,
当孩子对学习有了掌控感,他才会把学习当成自己的责任。